苹果携手阿里助力手机AI功能AI+折叠屏有望成最佳CP

时间: 2025-04-15 08:09:17 |   作者: 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

  • 方案介绍

  

苹果携手阿里助力手机AI功能AI+折叠屏有望成最佳CP

  2月11日晚,据The Information信息,苹果将与阿里巴巴合作,为国内iPhone用户开发AI功能,同时,智谱和三星基于Agentic GLM展开合作,将Agent体验带到三星最新手机Galaxy S25系列上。此外,苹果、华为都将陆续推出新折叠产品,AI+折叠屏有望成为最佳CP,带来端侧换机潮。

  2月11日晚,据The Information信息,苹果将与阿里巴巴合作,为国内iPhone用户开发AI功能。

  Agentic GLM将全面登陆三星最新款手机Galaxy S25,基于最新Galaxy AI的三星Galaxy S25系列手机是三星在全世界内首次推出具有视频通话功能的原生AI智能硬件产品。

  AI+折叠屏有望成为最佳CP,带来端侧换机潮。据IDC&OPPO《AI手机白皮书》,预计在中国市场,随着新的芯片和用户使 用场景的快速迭代,新一代 AI 手机所占份额将在 2024 年后迅速攀升, 2024年达到 0.4 亿台。全球新一代 AI 手机的出货量2024年将达到 1.7 亿部。

  图:全球新一代AI手机市场预测(亿) 图:中国新一代AI手机市场预测(亿)

  根据台湾经济日报的报道,苹果计划于2026年秋季推出首款折叠iPhone,并在2027年推出折叠iPad和MacBook,进一步拓展折叠装置市场。折叠iPhone 首批出货量预计为800万至1,000万支,2027年计划增至 2,000万支,2026年仍由富士康独家代工,但2027年立讯精密将加入生产。

  据报道,折叠 iPhone 将搭载三星独家开发的 OLED 显示萤幕,并采用蓝思科技研发的 UTG(超薄玻璃),目前成本约90到100美元。萤幕支撑架的材质仍在评估阶段,包括钛合金、不锈钢及碳纤维等方案供应商领益科技已经送样。

  该款折叠iPhone 采用左侧大折设计,折叠后厚度9.2公厘(mm),单面 4.6 公厘(mm),摊开后尺寸将超过 12 吋,相当于两部 61 吋手机合并。转轴部分由苹果自行设计,目前组装成本约110美元,其中安费诺(Amphenol)和台湾新日兴参与生产,内部零件由领益科技提供,价值约35美元。

  此外,MIM(金属粉末射出成型)部分则由精研科技参与,价值约十几美元。光学技术方面,折叠iPhone 前置相机将采用超颖透镜(MetaLens)超薄技术,由大立光、舜宇与蓝思科技共同研发,模组则由富士康与LG 参与开发。

  后置主摄与超广角镜头将采用玻塑混合技术,由大立光主导,舜宇负责部分模造玻璃技术。电池方面,新机将配备两片不锈钢壳电池(供应商为信维通信与领益科技),总容量接近5.000mAh,并将采用3D叠片技术,由ATL(新能源科技)独家开发。

  同时华为三折叠产品有望走向海外:华为官宣2月18日举行发布会,强势回归全球市场;三星 GalaxyZFold7 折叠手机被曝折痕几乎消失,采用新铰链;三星首款三折叠手机被曝叫 GalaxyGFold:9.96 英寸屏幕,2025Q3发布;小米折叠屏手机的迭代都将逐步推动折叠屏手机市场的发展。

  折叠屏产业链相关公司包括立讯精密(总装2027年加入),蓝思科技(UTG)、凯盛科技(UTG)、捷邦科技(赛诺高德),精研科技(MIM),舜宇和蓝思科技(MetaLens),信维通信与领益科技(钢壳电池),联赢激光(钢壳电池焊接设备)。

  图:三星Galaxy Fold 1(折叠屏手机)与Galaxy S9(非折叠手机)BOM表对比(美元)

  成本占比方面,在折叠屏中,模组材料占比61%,是折叠屏面板成本上涨的根本原因,其中盖板材料成本占比为13%。从盖板技术的市场格局来看,自2022 年UTG进入量产阶段以来,2023年国内搭载UTG的折叠屏智能手机占比增至近七成,同比增长24.5个百分点,UTG已成为国内折叠屏智能手机的首选盖板;从搭载面积来看,2023年UTG在国内折叠屏智能手机中的使用面积已达到6.6万㎡,同比大幅度增长250.7%。

  国产折叠屏UTG超薄屏幕供应商凯盛科技,突破技术封锁,作为两市独一家的UTG 30 微米超薄柔性玻璃核心供应商凯盛科技仍在低位。折叠屏手机主要的增量及核心技术难点:屏盖板+铰链,要使用到特殊的屏幕盖板,而UTG盖板材料目前慢慢的变成了了折叠屏手机的主流选择,原片技术长期被海外企业封锁供应,如肖特、康宁,目前国内企业中仅凯盛科技实现了技术突破可以有效的进行批量供货;

  真正的国产自主可控关键核心技术不再被卡脖。超薄玻璃的生产的基本工艺难度极大,一度被美日等国少数公司所垄断:日本电气硝子在2005年就开发了0.1毫米厚的超薄玻璃板,美国康宁在2012年发布了0.1毫米厚的超薄柔软性玻璃Willow Glass,中国在超薄玻璃领域起步很晚,2013年以前还没有生产1.1毫米以下厚度超薄玻璃的能力,所有超薄玻璃都需要进口,定价权一直被外国掌控,价格长期居高不下。18年,凯盛科技突破了百余项技术瓶颈后,终于将玻璃厚度一降再降,最终成功生产出仅0.12毫米、相当于A4纸厚度的超薄玻璃,柔韧性很好,被弯曲成环状也不会折断;

  隐形中字头央企科技。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为公司最终实控人,母公司凯盛集团存在进一步注入玻璃基板等核心关键资产与技术给上市公司的潜在预期;

  批量供货一期二期即将量产总产能超千万片。 凯盛科技成功自主研发30微米UTG,二期产能逐步释放,是国内唯一覆盖“高强玻璃→极薄薄化→高精度后加工的超薄柔性玻璃产业链龙头。目前一、二期已经建成约920-950万片/年,产值约14亿,是目前唯一可以有效的进行批量供货的企业。

  今年为合成石英砂量产项目投料元年,明年开始步入收获期。UTG方面,技术不断突破改进,下游进入批量供应期待国产化渗透率提升阶段,此外,凭借超薄玻璃技术及玻璃研究院趋势,公司布局研发TGV基板(下一个风口)。长期看好公司的研发技术实力和产业化落地能力。

  精研科技在提供大批量精度高、形状复杂、性能 优异的多种金属材料结构、功能和外观件的同时,具备开发陶瓷和钛合金的能力,是专业的MIM产品生产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以MIM产品为主业,拓展传动、散热、精密塑胶、智能制造服务与电子制造板块业务,打造了六大业务板块的新发展格局,实现了公司多领域、多业务、多元化的发展。

  此外,公司供货AI眼镜的结构件。公司微传动模组技术门槛很高、而且稀缺、单机价值量15%左右、约200-300块钱。眼镜架上的高清摄像头伸缩调焦,用到mim技术,还要用到微电机、微齿轮箱,精研把MIM件+微电机+齿轮箱一起做成模组,客户已经覆盖苹果、meta、谷歌、华为、小米等全球头部,卡位领先且稀缺,目前独家配合A客户在研AI眼镜传动模组。高精密微传动模组未来也将用于人形机器人,市场空间非常广阔。折叠屏铰链已覆盖主流安卓系客户,华为、三星,荣耀等行业重点厂商,也在配合A客户在研折叠屏铰链。

  20240912-华福证券-AI折叠屏深度报告:折叠屏插上AI翅膀,有望加速终端换机潮

  本报告由研究助理协助资料整理,由投资顾问撰写。投资顾问:吴清淳(登记编号:A04)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