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 湖北新闻网
时间: 2025-02-02 05:55:39 | 作者: 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
- 方案介绍
乡镇处于连接城乡、承上启下的枢纽位置,是深化城乡融合发展的主力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阵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谷城强县工程走在全省前列,主要得益于乡镇的众星捧月。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镇工作很不容易,需要统筹抓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各项工作,要在实践中与时俱进地去探索、去实干,唯此方能有效提升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乡村民生保障水平、乡村社会治理水平,慢慢地加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踏着奋进鼓点,昂首阔步前行。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需要大力推动乡镇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全面增强乡镇综合竞争力,以“乡镇振兴”带动乡村振兴。
湖北省谷城县委宣传部开展“走乡镇·看振兴”一线采访活动,聚焦乡镇发展的新思路、新实践、新成果,展示乡镇干群的新担当、新作为、新形象。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阶梯式增长:2021年实现收入3809万元、2022年实现收入4668万元、2023年实现收入5427万元,今年上半年实现收入3819万元;乡村振兴片区建设成省级样板、国家示范,稻虾小镇品牌声名远扬,吸引4000余人回流乡村;湖北“建筑之乡”名副其实,以建筑为特色的总部经济抱团成势,占镇域经济“三分天下”;工业新镇聚力腾飞,硅基材料、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等焕发生机,绿色崛起;“三百促三治”综合解纷工作法成为全省创新案例和典型,享誉荆楚……
湖北省美丽城镇省级示范乡镇、湖北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四好农村路”湖北省级示范乡镇、湖北省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先进典型,这四块“金字招牌”彰显出一个山区中心镇的新高度。
2021年乡镇换届以来,湖北省谷城县盛康镇坚定不移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动摇、坚定不移走工业强镇增强发展新动能不动摇、坚定不移以人民为中心创新做实基层治理不动摇,全力做优稻虾小镇、做强建筑大镇、发展工业新镇、打造社会治理示范镇、建设全域乡村振兴示范区,让乡镇在强县工程中成为重要支点。
“我们坚持改革当先、向新发展,坚决扛起强镇富民重任,推进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并驾齐驱,砥砺奋进。”盛康镇党委书记尚安礼说。
盛康区位优势显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谷城有名的工业大镇,但支柱产业不多、产业体系不优等因素困扰着工业经济大发展。如何破冰突围?
作为“建筑之乡”,每10个盛康人中就有3人从事建筑业,业务遍布全国各地,年产值超55亿元,被列入湖北“十大劳务品牌”。
盛康抢抓优势,借船出海,引导本地注册的龙头建筑企业盛鑫、亿路顺通等调整发展趋势,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举措,进一步做大做强总部经济。
盛康商会广泛联系在外打拼的盛康籍建筑家回乡建厂,延伸产业链条,壮大建筑经济体量。
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在国内布局盛康商会分会,帮助本地建筑企业承揽工程建设项目,不断拓展国内建筑市场,打响盛康“建筑之乡”品牌,推动总部经济逐步向实体经济发展。
目前,盛康人在全国各地创办的大小建筑企业有190多家,引流回乡创办的建筑企业近50家,每年可上缴税收2000万元,占全镇财政收入的30%。
与此同时,盛康乘借谷城“硅谷”成势见效东风,科学高效开发利用储量丰富的硅矿等资源,引进年产50万吨光伏玻璃用高纯石英砂和耐高温炉衬材料项目、年产万吨高纯石英砂材料深加工项目等,与吉利、兴发、潘达尔等落户谷城的行业巨头合作,专攻硅产品上下游产业,走高附加值绿色发展之路。
目前,已拿下本地硅矿初级加工权,选址建设新的硅工业园,3家企业正在建设标准化的生产线和仓库,推动硅产业延链补链,改变“低价卖原矿”的被动局面。
盛康还依托华洋、杰信等电子企业未来的发展优势,打造了全新的电子产业园,吸纳更多关联企业入驻,力争用2年时间建成一个带动能力强的劳动就业聚集区,解决农村留守妇女增收难题。
按照调结构、抓转型、促升级的原则,盛康积极引导传统纺织企业加大技改力度,淘汰落后产能,新上高端智能生产线万元,引进浆纱工艺,新产品供不应求。全镇4家实力丰沛雄厚的纺织企业累计吸纳3000余人就业。
“我们新建的硅工业园、电子产业园、纺织产业园、乡村振兴产业园服务功能齐全,慢慢的变成了实体经济发展的洼地。”盛康镇镇长李盼说,今年上半年,全镇招引亿元以上项目7个,总投资83亿元,涵盖新能源材料、电子信息、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发展底气越来越足。
盛康位于南河流域下游,是一个有7万多人的大镇,上连“谷城屋脊”赵湾乡和“小三峡”南河镇,下接首善之区城关镇,被省政府确定为重要的中心镇,资源丰富,乡风淳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条件得天独厚。
2022年,国家扶持建设南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作为核心区的盛康借势发力,整合上亿元资金,集中推进10余个项目建设,打造了香茶文化馆、红色展览馆、张棚油菜花海、砖窑厂旧址、回龙观乡村公园等多个乡村振兴点位,成为人气旺盛的网红打卡地,游客络绎不绝。
为助力农民增收,盛康在核心区建成2300亩高标准香茶基地、2000余亩稻虾共作基地、1000余亩油菜制种基地,发展了200亩农光互补产业、200亩油茶产业和60亩石菖蒲中药材产业等,带动整个示范区40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年人均增收1200余元。
如今,农民种的特色农产品慢慢的变多,产量慢慢的升高,“怎么销、往哪儿销”成了新难题。盛康独辟蹊径,建起了占地24亩,总投资1600万元的乡村振兴产业园,构建区域性寄递物流配送中心和电商网销大平台,引进培育300多名乡村网红,成立直播带货团队,线上宣传推介特色农产品。盛康豆瓣酱、稻香虾、酱爆肉、虾香米、茶叶等统一使用“寻味盛康”公共品牌,提身价、走远门、促增收。
乡村振兴,节会助力。2022年起,盛康连续举办三届稻虾文化节,搅活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一池春水,各类商品线万元。
在南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引领下,盛康突出强村富民主线,守牢防止返贫底线,有序推动乡村振兴由点到片、由片到面,全域开花结果。
目前,凤凰村的自由集市、龙凤山庄的民宿体验区,还有绿洼村的主题公园、双堰村的茶旅养生馆等一批新潮业态正在崛起,为乡村全域振兴注入新鲜血液。
治理有效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2023年12月,谷城县“三百促三治”综合解纷工作法被评为全省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先进典型。2023年8月,盛康镇派出所被湖北省公安厅命名为全省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都化解。”在盛康,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从细枝毫末抓起,以党建为引领,以“三百促三治”为抓手,从群众的“急难愁盼”入手,解决“堵点”,发掘“亮点”,化解群众身边的矛盾纠纷。
“三百促三治”工作法起源于盛康,率先在农村探索实施了“百户网”促自治、“百米岗”促法治、“百分奖”促德治的“三治融合”基层治理新模式,推动乡村治理从“干部唱独角戏”到“干群奏大合唱”的根本性转变。
九层之台,始于累土。盛康致力于把“三百促三治”治理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让百姓满意得实惠。
“百户网”随湾就片,以百户左右为一个治理单元,选取政治素养好、责任心强的志愿者义务担任网格长,当好群众身边的信息员、巡查员、宣传员、调解员、服务员。
“百米岗”充分的发挥党员中心户、民兵、辅警等基层治安力量和电子监控设备作用,把治安处突阵地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百分奖”就是对群众参与村级事务、公共服务、公益事业进行定项赋分,积分可在村(社区)设立的“爱心超市”兑换生活用品,让群众的“善行”得到肯定和奖励。
基层治理模式渐趋完善,“三百促三治”模式成功入选湖北省社会治理创新十佳案例。
近年来,盛康188名百户网格长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500余起,解决涉及民生服务的问题850余个。
“小事找百户网格长、急事有百米岗、做好事有百分奖”慢慢的变成了盛康上上下下的共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连续3年位居全县第一名。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今日盛康,正踏着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节拍,朝着共同富裕、共同繁荣的美好目标奋勇前行。(完)